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,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,古树名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它们在大地上生长,闪烁着光彩绚丽的历史文化色泽。
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一线作业人员对古树的养护精细化、日常化养护水平,规范操作流程,近日,飘之绿古树医生开展树洞修补技术培训活动。本次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讲解,演示了古树树洞修补技术全过程。
古树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沧桑,受病虫害侵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,树体或多或少会出现树洞。大家平时有观察过古树身上的树洞吗?这些树洞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?又该如何修补呢?接下来由古树医生为大家一一解答。

一、树洞形成原因
古树名木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、极端气候、人为损伤或病虫危害,造成枝干折断,伤口溃疡,导致树体木质部裸露,这些裸露的木质部在水分和病菌的作用下而形成形态各异、大小不同的树洞。
树洞形成因素:
1、机械损伤;
2、修剪不当;
3、病菌的侵染;
4、害虫的侵袭;
5、大枝或主枝死亡;
6、极端气候的影响,如日灼、台风、雪压、冻害、雷击等;
7、古树衰老,自身修复能力不足。
因各原因形成的树洞:

二、树洞修补的意义
1、避免树洞加深腐朽,影响树体自身机械支撑力;
2、消除断枝、倒伏等安全隐患;
3、降低腐烂加剧引起树体输导能力;
4、改善树洞外貌,提高树体整体观赏价值。

三、树洞类型
根据树洞的着生位置及程度,可将树洞分为五类:
1、朝天洞:洞口朝上或洞口与主干的夹角大于120度的树洞;
2、通干洞(对穿洞):有两个以上洞口,洞内木质部腐烂相通,只剩下韧皮部及少量木质部的树洞;
3、侧洞:洞口面与地面基本垂直,多见于在主干上的树洞;
4、夹缝洞:树洞的位置处于主干或分枝的分叉点的树洞;
5、落地洞:树洞靠近地面近根部的树洞。

四、树洞处理材料
树洞防腐材料的选择:从植物中提取的防腐油较为环保,对树体亲和力强,为首选材料。
树洞填充材料的选择:填充材料可用木炭或同类树种的木屑、玻璃纤维、环氧树脂胶固化物等。

五、树洞处理方式
1、树洞清腐:用合适的工具,如榔头、刮刀等对腐烂的木质部进行清除。
2、树洞消毒:清腐后立即喷施绿色环保杀菌杀虫剂进行消毒和防虫处理。
3、树洞填充:对可能积水的树洞进行填充处理。
4、树洞修补:选用树脂等材料进行树洞修补,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仿真造型。

不同树洞的处理方式:
1、朝天洞:修补面必须低于周边树皮,中间略高,修补面不能积水。
2、通干洞:一般只作防腐外理。树洞内若有不定根,必须保护好不定根,并合理设置好导流管,使流水更顺畅地流出。
3、侧洞:不腐烂、不积水的侧洞通常只进行防腐处理。
4、夹缝洞:引流不畅的都要修补。
5、落地洞:落地洞分对穿与非对穿,通常非对穿洞要补,对穿形式的落地洞,一般不填充,只作防腐处理。落地洞的处理以不伤害根系为原则。

六、总结
通过此次培训让一线作业人员进一步了解到树洞修补的重要性,同时对修补树洞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,提升了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,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古树本身就是有顽强生命力的“文物”,是见证历史变迁的“活教材”。古树的树洞修补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,我们一定要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,抱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,做好古树的保护、复壮工作。让更多的古树名木“老有所依”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共享绿水青山!
古树名木有问题找“飘之绿古树医生”